江西医学院附属医院周玉珍教授:红蓝协同护心脑,光疗技术筑健康防线

发布时间:2025-08-13 17:51

 

江西医学院附属医院周玉珍教授,深耕心脑血管光疗领域 30 余年,其通过大量患者案例及理论研究,系统性的归纳了红蓝光协同干预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,破解了红蓝光疗的“心脑保护密码”,让这项技术成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“精准干预利器”。

 

 

高血压辅助干预: 红蓝同调的“血压稳控方案”

周玉珍教授团队通过多中心临床研究证实,红蓝光协同干预是高血压辅助治疗的“优化方案”。她选取 180 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,随机分为三组:单纯红光组、单纯蓝光组、红蓝联合组,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辅以对应光疗。结果显示,干预 12周后,联合组血压达标率达 89%,显著高于红光组(72%)和蓝光组(65%)。
 

其核心机制在于“双向调节”:红光(635nm)可穿透至血管平滑肌层,促进一氧化氨释放,改善血管内皮功能,降低外周血管阻力;蓝光(480nm)则通过调节自主神经张力,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减少儿茶酚胺分泌。周玉珍强调:“红光'松血管’,蓝光"稳神经’,二者联用实现血压”双维度稳控’。康企心脑专用红蓝光治疗仪采用“智能波段配比"设计,正是为匹配不同血压阶段的光疗需求。

 

 

 

冠心病康复: 红光促循环的“心肌保护”机制

针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这一临床难题,周玉珍教授发现红光疗可显著改善心功能。她对 90 例冠心病术后患者采用红光(660nm)照射心前区,每次 20分钟,每日1次,连续 30天结果显示,治疗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提升 11.3%,心肌酶谱指标恢复时间平均缩短 5.6天,心绞痛发作频率降低 72%,远优于常规康复组。

 


 

红光能增强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,提升心肌细胞能量代谢效率,同时促进侧支循环建立,减少心肌缺血面积。"周玉珍在研究中还发现,红光可降低炎症因子(如TNE-a、儿-6)水平,减轻血管壁粥样硬化程度,为冠心病患者筑起“心肌保护屏障”。

 

在 30 年的心脑血管光疗研究之路上,周玉珍教授用严谨的科研数据和扎实的临床实践,让红蓝光疗在高血压辅助干预与冠心病康复领域站稳了脚跟。未来,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,红蓝光协同的“心脑保护密码”将被进一步破译,为更多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带来精准治疗的希望,而周玉珍教授也将继续以专业为刃,在光疗技术守护心脑血管健康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。